时间:2023/3/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讲述的是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宋江、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宋江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在犯下人命案后,宋江想到的避祸三去处是柴进、孔太公和花荣。这三个人前两位是大地主,后一位是政府官员。他平素结交了那么多的江湖朋友,怎么就没有想去投奔江湖呢?说明他骨子里还是将“投奔江湖”视为下下策。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武松原本是个知县的都头,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潘金莲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杀人后,武松到阳谷县县衙自首,由于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东平府审判,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怜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武松当过都头,宋江当县太爷文书(押司),都是曾在体制内混过的,却对“招安”这条重回体制的途径在态度上竟然大相径庭。来说说原因,二人对体制的的留恋程度不同。武松处事不圆滑,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宋江就不同了,他利用“吏”的身份结交各路人士,黑白通吃,既和上司关系不错,还与同事相处和谐,与当地大户晁盖是“心腹兄弟”。宋江当押司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而且还收入颇丰,确切的说是偏财不错。所以他有了“仗义疏财”的资本,为自己赚取了江湖名望。可以说,武松并没有沾过多少体制内的光,而宋江在体制内混得如鱼得水,闷头发财。因此,宋江认定了只有在体制内才能成为既得利益的分享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性格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武松没有文化,只会打打杀杀,粗人一个,像这样的人当然更喜欢无拘无束的体制外生活。“招安”就好比是自上枷锁,自钻樊笼。他追求的是潇洒走一回,快意恩仇。 可是宋江受过儒家正统教育,思想符合当时社会主流,修齐治平,出将入相,与梁山上的那些大老粗们思想差异很大。况且儒家教育对宋江是渗入骨髓的,他的性格也符合“中庸”,从不激进。只有在体制内生存才符合他所受的教育及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像大老粗们没受过教育,自由散漫,只好喝酒吃肉。宋江这样的人行走在江湖上就显得很“虚伪”,但是他在体制内就会很自然,一点儿也不突兀。

二人对朝廷的仇视程度不同。前面讲了宋江在犯下人命案后想到的避祸去处是柴进、孔太公和花荣,他最终落草是因为被黄文炳陷害后,得梁山强人从法场救出,再无后路才上了梁山。所以他对黄文炳的恨在于黄断送了他“做好人”的路,让他不得不暂时脱离体制。如果只是因为那桩刑事命案,宋江完全可以先避风头,再用银两打通关系,过些时日重归做个“好人”可是,一旦戴上“谋逆”的帽子,就把他彻底压到了五行山下。所以宋江不是恨朝廷,只是恨陷害自己的奸佞。而武松是被逼的杀了一个个人,自己没钱没背景,再回朝廷必死无疑,所以落草是他的归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gangzx.com/qgxfc/122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