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这是我们在建的一个大型垃圾中转站,建成后,每天可转运生活垃圾吨,满足青运城及周边十余万户居民的垃圾转运。”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中,涉及乱倾乱倒、垃圾堆存未得到及时清理的问题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市、区两级环卫部门积极行动,全面筹划,着力从立法、规划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进程。

垃圾中转站拆多建少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是城乡环境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和管理都与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大力推进,我市个别地段的垃圾中转站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了一些,却一直未得到补充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生活垃圾的及时转运,再加上一些市民图一己方便,乱倾乱倒时有发生,造成垃圾堆存问题相对突出。11月22日,记者在南沙河老军营小区附近看到,这里有一个临时的垃圾中转站,露天的空地上,放置了两个大的密闭箱体,两辆小型垃圾收集车进来后,在环卫工人的指引下,将车内收集的生活垃圾倾倒在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压缩转运。在南沙河的另一个路段,施工围挡内的空地用绿网苫盖着,原本规划建设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花园式地下垃圾中转站,也因个别群众意见大而被搁置。据迎泽区相关人员介绍:“南沙河实施快速化改造时,沿线的多个垃圾中转站被拆除,拆除后选址复建却成了最大难题。为了解决迎泽区老军营街办、迎泽街办辖区生活垃圾的转运问题,我们只能利用这块空地作为临时中转站,但因转运设施不足,垃圾有时难以得到及时清运。”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原有中转站拆除后,大多数得不到重建。例如,南沙河建设时拆除了迎泽区的老军营、新建南路、青年路等5处垃圾中转站;杏花岭区近年来也拆除了4处,其中在马道坡道路建设时拆除了一座转运能力为吨的中型垃圾中转站,该中转站的转运能力占到该区每日垃圾转运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市环卫局有关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近五年来,全市共拆除垃圾中转站11座,除两座在原址新建外,9座未重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中转站座。其中,建成区有座,三县一市有81座。在所有中转站中,土建中转站有座,地坑式或地埋式中转站有座。

建设需提速补齐短板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约为吨。这些垃圾要依靠小型车辆收集后转运至中转站,再由中转站压缩集中送往垃圾焚烧厂或垃圾填埋场实施无害化处理。按照住建部的标准,我市建成区应有垃圾中转站座,目前缺口尚有40座。垃圾中转站拆多建少、数量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规划滞后,在城市规划中,对垃圾中转站的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除垃圾中转站外,公厕等环卫设施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二是选址落地难。由于环卫设施特有的“邻避”效应,谁都不愿意将中转站建在自家门口附近,造成选址难、落地更难、建设更是难上加难。三是建设手续繁琐。新建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等环卫设施,虽然只是一栋简单建筑,但和新建一栋楼一样,手续繁琐且办理较为困难,缺少绿色通道等。

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中,涉及垃圾堆存未得到及时清理的较多,除暴露出我市垃圾中转能力不足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收集车辆运力不足、老化现象凸显的问题,有个别城区不得已将堆存垃圾的集中清运进行外包。市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介绍说:“根据上述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两级环卫部门积极行动,正牵头规划部门,加紧规划,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2座。”

他还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环卫设施的建设进程。

一是修订环卫设施办法。连续三年来,我市每年出台一项涉及垃圾治理的法规,明年5月,市人大已确定将对我市环卫设施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涉及的内容就包括公厕、中转站等。目前,我市已开展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编制垃圾分类规划。我市将组织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规划,为垃圾分类治理长远发展提供实施路线。

三是推进环卫设施建设。我市正在加快建设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南部、迎泽两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同时,指导督促各区县加快中型、小型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逐步解决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

南堰生活垃圾转运中心的原址扩建就是我市正在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据该中心负责人和全莲介绍:“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已运行十年的垃圾转运设施需要实施扩容提质,扩建工程于年9月开工,边运行边扩建,预计将于年6月完工。扩建后,垃圾日转运能力由吨提升至0吨,另外每日还可收运吨餐厨垃圾,并达到全密闭、无害化的环保要求,满足晋源区和万柏林区的生活垃圾转运需要。”

无论是垃圾中转站,还是公厕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环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规划、园林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采访中,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市、区两级环卫部门会对垃圾中转站实行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将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还呼吁,对于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部门应该能够加快规划、立项的审批以及手续办理速度,加快推进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交警部门对环卫作业车辆的正常运行应给予通行保障,特事特办,助力垃圾清运的及时快捷,合力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本报记者郜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gangzx.com/qgxms/122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