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读端午节,伏牛山人不吃粽子,吃槲包。别人吃的粽子和槲包一比,味如白开水。如此美味,为啥让伏牛山人独自享用?分老乡点呗。豫记出品,转载请   

卖各种豆米的大嫂

母亲包的槲包最好吃,软、硬、粘度都掌握得非常到位。村里也有人给我们送,但他们包的都没有母亲包的好吃。

包槲包麻烦,吃槲包更麻烦。性子急的人就吃不成。吃槲包也要有技巧,没有技巧,你吃不到嘴里。首先是剥着麻烦,要一层一层剥开槲叶,摊展了,撒上白糖,然后用筷子,一筷子挨着一筷子夹着吃。或者拨到碗里,蘸上白糖,粘粘的米和着白糖,香甜香甜。

你性子急或者不会剥,不会夹,叶子上就粘满了米,筷子还不时把叶子戳个窟窿,吃不成。一燎焦,连叶子带米扔了。小孩子不会吃,把鼻疙瘩、脸蛋上,甚至眼睫毛上都粘上米粒,看起来非常滑稽好笑。

槲包煮熟后,再热的天,只要一天熘一次,放一个月也没事。但要天天熘,越熘越软,越熘越香,到最后不剩几个了,槲包才越发好吃了。

五黄六月,上地割麦子,回到家里,人又热又乏,什么都不想吃,这时候解开一捆槲包一吃,凉爽可口,即顶饥也顶渴,那真是绝美的享受。

卢氏西南山人保存槲包的方法更妙,他们把槲包放在篮子里,用绳子吊在井下,井下温度低,能保存很长时间。有的人家能吃到农历六月六。

这就是传说中的槲包

槲包好吃但颜色不好看,一煮黑糊糊的,看起来好像很不干净。老公是灵宝人,参加工作分到卢氏那年,端午节,林场里的大婶大嫂给他送来槲包,让他吃。他望着那黑糊糊的东西直发愁:什么呀,多脏呢,怎么能吃呢?后来问人,人家才说不脏,叶子都是经过一再清洗的,他才吃。谁知越吃越好吃。 

槲包生来是属于乡野里的美味,一是它特有的叶子,二是特有的米,三是特有的柴禾。一到城市,就失却了那种色彩和味道。

现在精明的小商小贩,端午节没到就开始包槲包卖槲包了,买几个吃吃也方便,但端午节来临时,家家还是要买槲叶,买米,费尽周折自己包。为什么呢?要的就是那个气氛,那个麻烦和热闹。

年年的端午节都在麦前,吃罢槲包就开始割麦了。空气中飘满艾蒿的清香,麦草的香味,加上浓郁的槲包的香,一个浓郁的五月从此开始。

作者简介骆淑景,女,六十年代生人,现居三门峡市卢氏县;喜爱文史,笔耕不辍,著有多部长、短篇作品。

编辑:艾扬

豫记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

来稿及合作:

邮箱:yujimedia

.







































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
如何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gangzx.com/qgxftrq/14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