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当代人还要不要形而上的精神生活呢?一个东北汉子,居然为弘扬李白文化来到李白的故乡,建造诗亭,“吟诗做赋”,并以李白精神为指导,积极捐献西部“母亲水窖”慈善工程。为此,他倾家荡产,为此他离了婚,他怎么了?这个当代人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巨大牺牲?

东北汉子李百,紧挨着李白的故居,已经住了6年了。他在6平方米的“李百诗亭”里,每日挥毫泼墨,写李白故事、歌曲,向游客散发,并且在网络上传播传唱。他不再想念故乡黑龙江青冈,也不再想念那里的亲人。以亭为家,他现在只想李白,还有西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公益项目。他的一句诗令人震动——“誓将白骨埋诗路、饿死槽头不脱缰”这是他震动人心的决心。不远万里赴川,为了爱李白,他离婚了。

李百原名李洪斌,今年52岁。在黑龙江省青冈县农村长大。曾为军人,转业后分配进入糖厂工作,后来,发展成为糖厂的销售副总经理。年,企业亏损转制,李洪斌得到元买断工龄款,做人寿保险推销员。自幼爱好文学,诗歌和书法是他的最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要写上那么几笔。

日子就那么没劲而悠悠地过。

李洪斌不甘心这样过。

年春天,很偶然的,他从“百家讲坛”里看到学者讲李白的千古诗篇,他的魂一下子就被勾走了。

一个新的想法,在他心中活蹦乱跳——“我要弘扬李白文化去。第一步,到李白故乡江油写诗,第二步……第三步……”他这样暗暗筹划着。就在这一天,他改名“李百”。取百折不挠追随李白的意思。没有钱,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往江油那边走。

这样的打算,在家人看来就是疯了。没有人支持他。

年正月十五那天夜里,他头顶一轮李白喜欢那样的月亮,向南出发了。

年10月10日,李百一路走,一路打工,几经波折后,终于到达他魂牵梦萦的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

特别神奇,李百在一瞬间,感觉自己静了下来。漂泊多年的灵魂有了家。心神好定啊,万种烦忧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呢?李百手执毛笔,凝思。久而久之,他悟了出来,可能人的灵魂都需要一个钉子来挂。不然,就要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支柱。“李白就是我的钉子呀!”他这样想着,当晚就决定在青莲镇定居。他要牢牢地被李白挂在这里。

10月12日,李百卖出了他的第一份诗作:“巨星闪烁染苍茫,一代诗仙出盛唐。狂歌豪饮吟风月,飞笔扬毫弄华章。留取雄篇传后世,妍辞丽句散奇香。痴君久有凌云志,复制李白出东方。今朝李百江油下,定居诗仙故居旁。劳其筋骨破万卷,苦其心志茹胆黄。浅尝辄止非君好,自来不惧撞南墙。誓将白骨埋诗路,饿死槽头不脱僵。“这首诗卖了元,这是他传播李白文化的第一笔基金。

李百在李白居住过的老屋住了半个月后,当地政府得到了消息,免费给他提供了书画亭,他就在这个小亭子里住了下来。

10月27日,“李百诗亭”开张,他在这里经营自己的诗作,同时,准备积累资金,传播李白文化。他把写好的字和诗放在亭子里,让来往的游客指出不足,然后再修改,这样,他竟一点一点向诗歌靠近了。

就在这间小小的诗亭里,李百住地铺,每晚点蜡烛,开始与李白以诗的形式沟通。李百说:“诗歌是我最好的伙伴,开心时,他陪我笑;烦恼时,写几句诗,郁闷的心情大为舒缓。”

两年后,年底,妻子发来电报,说是老父病重。李百回到老家。可是,回了家,妻子就把他锁在了屋里。原来父亲没有病,是妻子要他回家。李百翻墙逃回了江油。不久,妻子把一张离婚协议书送到了法院。

两人分手了。

李百有点难过,幸好儿子和女儿支持他。他咬咬牙,又在诗亭里住了下来。

6载苦守诗仙写字作诗向千万人普及李白诗意

所谓诗亭,就是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亭子,既是工作地,也是平时生活起居的处所。一个不习惯四川湿热天气的东北汉子,每天要在这里一边使用蜂窝煤,一边要写诗。有两次煤气中毒,差点把命扔在里面。

镇上的人们救活了他。他拿笔来,接着写。诗,一首首地写了出来。他的对联也很好。

李百的一副对联在江油广为流传,并通过游客传四面八月方。这副对联写道:“江拂青岭李桃放,油打莲花白浪逐”,他巧妙地把江油、青莲、李白用了进去,不仅向人们描绘了李白故里美好的春光,还点明了李白是江油青莲人。另一副对联“三秋泪水终成蜜,一宇愁云始化虹”得到著名诗人刘育新的高度赞赏。

诗亭刚开张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叫张敏的姑娘。她看了看李百写的诗,随口吟出一句“李白才高何需李百”李百一愣,张敏笑说:“李老师,不必紧张,我就是想借此机会,与李老师交流一下诗歌。”于是,两人索性坐下来大谈李白,谈古典诗歌。

在这个小小沙龙里,李百发现了问题。就是一些年轻人对李白故事、李白诗歌知道得太少了。这让他很痛心。“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教了他们什么?”他想了好长时间,想出了唱歌的方法。

年轻人喜欢唱歌,李百就把李白故事、诗歌编成歌曲。只要有游客前来与他交谈,他都会在最后用游客的家乡民谣唱上一首李白的诗。最后,他以“李百展歌喉”的形式,为大家演唱,还做成视频到网上去唱。

李百说:“我觉得传承李白精神,就应该从小孩子抓起。”为此,他给自己做了个特别的规定,凡是到“李百诗亭”来的学生,只要能背得出8首李白的诗,他就会免费送上字画一幅,用这个方法,来激励少年儿童学习李白的作品。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镇上一些小孩上网玩游戏,夜深了仍不回家。他为此深深担忧。那天夜里,他回到诗亭,躺在地铺上,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半夜的时候,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然后配上《读书郎》的曲子演唱出去。小学生学歌最快了,就用这个方法。想到这里,起床,殿纸铺豪,一气呵成,写出了这样一首儿歌——

“河东小儿郎,背起竹篓去赶场,暑假卖果菜,寒假卖米粮,从小帮家做活路,长大以后是栋梁;河西小儿郎,偷偷摸摸去上网,白天骗老师,晚上骗家长,从小养成坏习惯,长大以后多悲伤。”

天亮了,李百带上自己的歌,来到附近的小学校。等到学生们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就张口唱了起来。说也怪,由于孩子们对这个曲子熟悉,这首歌一下子就传唱了起来。

唱来唱去,有网瘾的学生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成绩提高了,也懂事了。

青莲镇,在李百的影响下,会作诗、爱作诗的人更多了。大家不仅吟李白,也开始写李百。太白碑林管理员杨永洪就专门作了一首“丹心照月志如天,淡对红妆亲半边。七尺男儿计安在,投身世界李大千。”送给李百。

年10月8日,著名话剧艺术家、“李白”扮演者濮存昕率北京人艺重排话剧《李白》班底,莅临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碑林,举行《李白》赴川渝鄂巡演的资讯发布会。

李百得知濮存昕将来到太白碑林现场朗诵李白诗歌《将进酒》的消息之后,他加班加点创作了一幅长5米、宽80厘米的、以《将进酒》为内容的书法横幅,然后精心装裱,准备当面赠送给濮存昕。

当天下午4时,眼看整个活动就要结束,濮存昕即将离开现场,李百也没有机会靠上前。他着急了,他找到江油市市长宋开慧,坚决要求宋市长给他引荐。

宋市长毕竟面子大,濮存昕来到了“李百诗亭”

濮存昕听宋市长介绍完他的事迹,他误把“李百”听成了“李白”笑问:“你也敢叫李白?”李百说:“不是,我叫李百。”说罢,递上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濮存昕说:“那我夺人之爱了。”李百说:“没有事的,这是我自己创作的。你演的李白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逼真,有李白的神韵。我是你的粉丝。”濮存昕说:“我是舞台上演李白,你是在生活里演李白,我们也算是同行呀。”说罢,亲切拉他合影。

李百在这里足足待了6年。直到今年8月份,当地政府给李百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他才过上了有水电气的生活。

6年来,不论风霜雨雪,也不论春夏秋冬,李百每日都要在亭子里,为游客题诗作对,讲述李白的故事,也唱自己创作的歌颂李白的歌曲。到目前为止,李百己向近千万中外游客传播了李白文化。

放弃上海高薪白领工作,回到李白故居坚守清贫诗歌

年月10月,上海房地产开发商周炜先生到李白故居参观参观访问。

在“李百诗亭”,周先生被李百的书法作品深深吸引。解说员见状,连忙向他介绍了李百的传奇经历。周先生的眼睛立即大放光辉,他买下了《李百诗集》并走进诗亭,一屁股坐下来,与李百纵谈李白和李白的诗歌。

周先生说:“你是我的知音,我们都是李白的知音。我没有想到,当代的人还会有你这样的傻子,兄弟呀,太傻了,不合时宜呀。可是,我告诉你,世界是由我们这些傻子创造的。我是写现代诗的,但我极其喜欢古典诗歌。”

李百听他这样说,也手舞足蹈起来,他说:“千古知音难觅呀。现代诗是从古典诗发展而来的,古典诗是现代诗的祖宗。李白的诗,对现代自由诗的影响是古代诗人中最大的。他的诗歌中表现了迷人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他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都对‘五四’时期现代诗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五四的新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所给予的,是李白给的……”周先生听呆了。李百,农民?军人?学者?诗人?

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李百在《李百诗集》的扉页上深情地写道:“周诗友永存,我们,永远的朋友……”周炜临别时,对他说:“有困难,你就找我,我们是知音,是诗友呀。”

年“”地震后,青莲镇遭遇了地震的袭击,还有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太白碑林景区陷入瘫痪,李白故居一时也不能正常用营业。这时,周炜来电话了,他对李百说:“兄弟,到我这里来吧,放心,我会让你满意的。”

正好,那时女儿读大学,缺元的学费。李百想了想,觉得既是诗友,也就没有什么客气的。于是,他来到了上海。

李百到上海后,周炜特别高兴,他给李百租了房子,同时,聘他为企业的文化顾问,每月元的工资。李百不好意思了,说:“啥顾问呀,我除了写诗啥都不会呀?”周炜说:“你是诗人哪,你就给我的员工普及李白的知识,讲李白,讲他的诗歌。提高我们员工的文化素质。”

这样,李百就走上了讲坛。为周炜的员工讲课,普及了三个月的李白文化。这时候,当他听说太白碑林恢复重建结束后,李白故居对外开放了,他的心马上活了。他对周炜说“江油是弘扬李白文化的大舞台,我是弘扬李白文化的一个小角色,我必须回去。”周炜说:“我可以给你长工资呀,是不是嫌少?”李百说:“不是的,我心在李白那里。我女儿的学费钱,我也挣够了。我必须走了,对不住了。咱们江油见吧。”说吧,他连夜回到了江油。

李白精神就是亲民爱民,李百创建令人感动的“母亲水窖”

有思想的李百认为,吟诗作画,只是李白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李白诗歌里,李百发现,李白的精神就是强烈的人民性,就是亲民爱民。学习李白,就要学习这个。传播李白文化,也就是传播这个。

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也波及到了青莲镇。虽然李百是个外乡人,但当地政府和人民,却把他当成本地乡亲看。这年年底,他收到了政府的惠民补助元。赈灾用品一样也不少他的。

这让李百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难堪。他认为自己没能为灾区做什么,反而得到了灾区人民的照顾。他很是愧疚地对镇政府领导说:“我作为一个诗人,没有对灾区做什么贡献,反而还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帮助,我,我这心里不舒服呀?”镇领导说:“老李,你说什么呢?你不远万里来到青莲,为的又是什么?我们为你的事迹感动呀,你一直是我们青莲人。”那一刻,李百流泪了。他暗暗发誓,要报恩。为此,他把自己码的最后三个号申请为“”,意思是“我要爱!””他在积极极地寻找回报的机会。

机会来了。

9年秋天,李百在收音机里听到“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公益项目。这是一项集中供水工程,是妇女发展基金会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

李百认为自己回报社会的机会来了。

出生于农村的他,对那种缺水干旱的疾苦特别有感触。他决定要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做一点事情。

从那时起,李百又有一个身份——母亲水窖终生捐献志愿者。

“捐舍半杯水,助得满窖泉”是他写下的一副对联。,表达的却是李百致力于“母亲水窖”的一片痴心。他希望在社会各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gangzx.com/qgxfc/12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