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首届“墨之缘杯文学大赛”有奖征文
作者简介:万嘉义,男,年生,重庆籍,居四川成都。成都市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有散文、诗歌、小说、书评在全国各地发表,有多篇散文在全国性大奖赛入围、获奖。克服心脏不好、视力弱等多种疾病,以行走疗病,已经自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公开出版旅游散文集两部,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收藏,有读者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 创作感言:不认命,挑战自我。孤独与充实同行。读书,行走,写作同行。看好行万里路,若去沱沱河、鄂陵湖、扎陵湖追求源泉。 一 第一眼相见,产生幻觉,是不是到了内地,到了汉族居住且有古风民俗的乡村。进入西藏,还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刚刚去过不久的然乌湖,也没有。 一座精致的牌坊印入我的眼。随之,一扫长途奔袭的疲惫,我精神抖擞,长满欲望。 我的家乡巴蜀曾经有很多牌坊。其中,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有一座从长江北岸迁移到南岸的牌坊,雕饰精美,高大耸立。那是一座光绪皇帝御赐的牌坊,为了表彰一位处士张绍武的妻子刘氏而立。 古代的九州大地上,女子贞洁,忠孝刚烈,从一而终,守寡尽孝,是有可能得到一座牌坊的。九州大地还有更多的牌坊、牌匾、牌楼,是为了纪念状元、进士和为国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才。 九州大地的牌坊、牌匾、牌楼,曾经是一幅幅悬挂在历史文化长廊的画。 齐鲁大地上的父子状元牌坊,从最初的木质,到清代的石质,都是在做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地方的骄傲。东平县的梁颢、梁固是北宋的父子状元。康熙五十八年,兖州太守金一凤还为重建的石质牌坊题联: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这座父子状元牌坊,在文革时被毁了。现在重建的牌坊,有一种重视教育重视文化重视人才的述说。 澳门大三巴牌坊,成为世界遗产,是人们常常去参观去留影的一处著名景观,是一座被称谓“立体的圣经”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牌坊。 我更喜欢的,是那些状元牌坊、进士牌坊,比起贞节牌坊来,我觉得为九州大地作出的贡献要大得多。比如欧阳修、苏东坡等等都是进士。 不容我多想,我们的车没有停,直接开了进去,从有两个门洞一样的右边穿过了牌坊。 我没有请小杜停车,没有任何人请小杜停车,可能都见过牌坊,而这儿的牌坊还没有任何信息来告诉我们是古迹。 巴松措像九华山、峨眉山等等一样,在公路上修建了一座牌坊。是不是一个自然景观,一个陶醉过的然乌湖一样的自然景观,新建了一座牌坊,在说明这儿的藏族同胞会对接,思维前卫呢? 二 不一样了,我看见的巴松措。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当巴松措来到我的眼前,我情不自禁地从心里涌出这样的诗词。 走到高处,出现一幢木质楼屋。这是一幢算上底层共有三层的木楼,颜色灰褐。这不是藏家的居屋,是巴松措人专门打造的观赏楼。 令人想到江南水乡古镇的观赏木楼,爬上去观水望湖赏景与站在平面处总有不同,总有新的发现。岳阳楼观赏洞庭湖,也是每上一层都召唤出一种新感觉的。 巴松措的观赏楼,谁都不例外要登高上去。 我先爬上第二层,靠着扶栏把眼伸出。登楼观景,果然不同。巴松措的湖水、草甸、牛羊、村庄,尽收眼底。 村庄较大,比我们一路向西看到的村庄要大。巴松措的村庄,是统一打造过的。除了其他地方有的雪山、草甸、牛羊,巴松措的村庄还被树林包围。巴松措,是为雪山、村庄、草甸、牛羊配的,是为住在这个村庄的藏族人配的。 老乡说,巴松措用青冈木柴烹调出来的松茸烧鸡,是一大吃点。尤其要选择傍晚去,藏家屋里,点燃高山松,吊在客厅做灯。在这般氛围里喝青稞酒,撕鸡腿的肉,那鸡汤的香味和客厅的灯火一定把人带进大醉。 再登上最高的第三层,饶楼转了一圈又一圈。这里的山麓,是文房四宝的墨,且是著名的徽墨。这里的措,是文房四宝的砚,且是著名的端砚。著名的墨在著名的砚里一磨,色彩飞舞,色迷迷也。我在木楼的三层出现想象。 这里的阳光,是文房四宝的笔,且是著名的湖笔。这里的大地,是文房四宝的纸,且是著名的宣州宣纸。墨、砚、笔、纸,在这里一配,诗画可以闻其香,听其音。 巴松措的太阳,退去了春装。太阳净身,巴松措也净身了。我收到了巴松措的情书,你的情书从蓝天下来,让人不能自拔的投入。你的情书写得非常流畅,投递给巴松措,请火辣辣的湖水专递。离天近的地方,湖是不一样的。 不像是到了高原,倘若不是巴松措的五月远处有雪山的话。巴松措,配在这里像一面镜子,好大好大,远去苍穹的雪山常常返回在这里居住。 心胸宽广的巴松措,装下了所有的山麓、森林。山神累了,也到巴松措这里来游泳、歇息、日光浴。 湖水里的小岛,小岛上的树,我把目光久久停留,因为我有了一个想法,像鸟儿一样去树枝那丫处筑个窝,不走了。 我还想修建一个在上海外滩观赏中外碰撞、历史与现代碰撞的且藏式装修的景观阳台,在现代卫生间里安装通过环保自然的无水冲洗的上海造便器,在通风采光的厨房安装通过净化处理没有油烟外排放的浙江造抽油烟机,搬一把三亚的沙滩躺椅,躺在里面天天读可爱的巴松措,然后,抒写巴松措,写成一页页像藏传佛教经书一样迷人的散文。 要离开巴松措的木楼了,我再次在木楼的高处转一圈,看一眼文房四宝一样组合的地方。此行青藏高原,竟然是“纤云弄巧”,是“佳期如梦”。 三 从木楼下来,我去了犹如在湖水中漂浮一般的空心岛。岛屿被水环绕,绿宝石彩色的巴松措围着郁郁葱葱的空心岛。走到空心岛适当的位置,一踏脚,有空洞洞的回音,便谓之其名。传说空心岛与湖水是通的。 走进来一看,还有游道环绕空心岛一圈。直上中间,还有比环岛的游道要宽大的道。我选择中间的道先走了进去。 岛中心,是寺庙。不大,称谓寺好像还不够,称谓庙足也。分两层,进去一看,不但难忘,且思绪远了起来。 这寺庙不大,却是我进西藏以来的第一。一看碑石木牌介绍,时间对接古老的唐朝。当然,那时这里是吐蕃。 一个名字跳了出来,莲花生大师是乌仗那人。乌仗那在哪里? 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莲花生大师被称为乌仗那活佛,是印度密教的大师。他是静命大师的妹夫。静命大师又是谁? 静命大师是赤松德赞最初从印度请来吐蕃传佛的。莲花生大师是静命大师推荐给藏王赤松德赞的。为什么静命大师要向藏王赤松德赞推荐莲花生大师? 静命大师第一趟来西藏,他深感自己不能完全担负佛教传播的重任。不是别人这样看的,也不是赤松德赞这样看的,赤松德赞很是赏识静命大师。不然,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那边的佛教大师,赤松德赞为什么偏偏迎请他。 第一次进藏传佛,静命大师他自己感到了传佛重任的压力。 像我们知道的僧人有文僧、武僧一样,静命大师是一位学者型的宗教家,是印度那烂陀寺的著名学者,是瑜伽中观派的创始人,著书立说颇为丰富,比如《摄真实论》《二谛分别释》等等。其著述珍贵,佛教贡献巨大。 然而,第一次被赤松德赞迎请来西藏传佛,静命大师有“秀才遇到兵”的窘境。静命大师明白,莲花生大师能弥补欠缺,能退治一切灵鬼罗刹。 赤松德赞再次派人去迎请。这次,把静命大师、莲花生大师都一起请来。 我们看到的莲花生大师佛像,有一种威严。据说他在进藏的途中,就有《西游记》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他总是化险为夷,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 在进藏途中的巴毛巴塘,尤为传神。此前,吐蕃大地的神灵鬼怪,已经听说莲花生大师即将到来,便选派众多的妖魔鬼怪前去阻挡。究竟是莲花生大师武艺高强,来一个,打趴一个,来两个,击败一双?还是他佛法高超,一念咒语,所有的鬼怪都四肢发麻,立定不动?我在巴松措空心岛上没有读到细节描写。然而,一物降一物,不管是男神还是女神,不管你居住在神山还是居住在圣湖,在莲花生大师面前,无一不服服帖帖。 莲花生大师并不置他们于死地,而是将他们一一复活放回。 从此,莲花生大师名扬吐蕃。 一日,吐蕃境内所有的山神妖魔汇集雅怒赞布江畔的海保日山上,这是莲花生大师下令后,他们前来报到的。出于莲花生大师进入吐蕃途中的神奇故事,都不得不来。 莲花生大师登高一呼,要么协助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并且在吐蕃各地修建寺庙,归附佛教,要么粉身碎骨,自取灭亡。 山神鬼怪,曾经在吐蕃各地称王称霸,齐刷刷地跪拜下去。 今天的桑耶寺,西藏第一座寺庙,便这样顺利建成。静命大师、莲花生大师成为桑耶寺第一任堪布。 莲花生大师虽然不怎么著书立说,他能让所有的妖魔鬼怪俯首称臣,他不反对西藏本教,他面恶心善,真为西藏大地解苦解难,又不居功自傲,深受民众喜爱。 于是,在高原藏区,静命大师和莲花生大师一文一武,藏传佛教开始步入正轨。莲花生大师的名声更大,排列在前,被公认为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 莲花生大师进藏时,还带进25位弟子,个个都能降魔伏妖。传说莲花生大师带着他的弟子们,去西藏各地传佛建寺,各据一方普及佛教。其中,他就曾经带了一位弟子来巴松措完成使命。 在美丽的空心岛读到如此神话一样的佛教故事,为色迷迷的巴松措造鼎一般。 莲花生大师被供奉,传说有文字留于此。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祖,而被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并最早修建庙宇传佛的却是桑耶寺。桑耶寺在西藏山南,我们这次没有行程安排。但是,巴松措第一次让我开了眼,并将我带入厚重的藏传佛教,让我在心底装进了此次行程以后还要再走一遍西藏的向往。 返回时,我请小杜在牌坊处停一停,我为牌坊留一张照片。 查看征文详情,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哪家好白癜风能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