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以则宽村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以则宽村属亦郞坝区。位于北屏村委会西北部,距离村委会2.5公里,距离鸡街镇政府10公里,距离九龙镇狗街2.5公里。国土面积5.88平方公里,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毫米。 九龙山海拨米,呈南北走向,属乌蒙山脉余脉。以则宽村坐落于九龙山北麓山脚,背靠巍峨雄浑的九龙山及余脉大小尖山。坐西面东,属鸡街镇最北的一个自然村。北与禄劝县九龙镇万保民村接壤,南与本镇彩已村委会喜兆村毗邻,东与本村委会卧间村隔河相望,西与禄劝九龙镇的油榨房村山界接壤。 村前鸡街河发源于鸡街镇南海水库南的大石洞,鸡街境内流长20公里,高差60米,河床平均坡度0.3%,枯水季流量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2.18立方米/秒,径流面积平方公里。流经以则宽村2公里。 以则宽村依山而居,自然分布比较分散,习惯上分上下左右四部分。上半村位于逐渐上升的山坡;下半村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人口居住集中;左侧高田有五六户黄姓人家;右边洼子田向北约一公里左右依次居住着十几户人家,90年代以前四部分之间不连接。从九龙山顶上俯视,以则宽村整体形状像一只展开翅膀飞翔的山鹰。年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新建房屋向外扩展,各部基本连成一片。 第二节 村名的由来 根据年11月出版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志》载:“以则宽”为彝语音译:溢资戛(水坝(溢兹)上边(戛)的意思。 年12月出版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名志》解释得更详细一些: 以则宽,属北屏行政村,在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8.8公里处,彝语“矣则靠”,“矣则”意为小河,“靠”为侧边,全意为小何边的村庄。后“矣则靠”演变为“以则宽”。聚落呈三角形,海拨米,汉族65户,人。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板栗园亩,手扶拖拉机2辆,加工点1个。 根据本村后山发现的立于清康熙39年(公元年)的“吕兆祯”碑文上明确有“以则宽村”一名的记载,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本村村名的最早记载,距今已三百余年。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年)李月枝编撰的《康熙寻甸府志》记载:亦郞里 三甲 以则宽村,即本村村名的最早官方书面记载。 第三节 以则宽村山川河流 1.山谷、山梁 九龙山 马鞍山 大尖山 小尖山 阿半山 须须山 红山坟 老弯山、磨盘山等。 2.沟箐 大杈箐(外村称大黑箐),发源于九龙山北麓的石棺材马鞍山山谷,全长约4千米。90年代以前,森林茂密,水量充沛。90年代以后逐年减少,后从源头被引作饮水后,下段处于断流状态。 阿九壸箐 干箐 山壁猴箐 豹子箐领岗(ge音) 秧田箐 汪家箐 王通坟箐 须须山箐 石碑磨箐灒水塘等 3.田地名 法腊磨 阿多依树 松树营 大营 上村大平地 下村大平地 大房洼 大荞地 以则宽地 石碑磨箐(三七地) 老湾山 老唐烟地 老火地 大松棵地 水井头 瓦富场 高田 张家坟 吴家地 大黄栎树 洗马塘 大烟锅田 4.牛溺塘 位于瓦富场与黄家大坟坛之间的山沟低洼处,90年代以前,水量充足,本村放牧早出晚归的水牛都会在里面泡上半天,迟迟不想归家,是本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 乔木林 以则宽村森林覆盖率达40%,以天然森林为主,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桤木、麻栎、栓皮栎、黄毛青冈、元江栲、高山栲、滇青冈、滇石栎、旱冬瓜、山柳、黄栎、槭、黄杨木、山樱桃、黄杉等、观音松等。 二 灌木林 山中常见灌木有金丝桃、地盘松、矮杨梅、木姜子、山茶、悬钩子、坡柳、余甘子、厚皮香、牛筋条、乌饭、南烛、川栎、窄叶火把果、云南含笑、多种杜鹃、鸡脖颈黄连等。 野生灌果类有山核桃、野葡萄、滇杨梅、鸡嗉子、救军粮(火把果)。 在乔木及灌木林下有各种草类、蕨类植物和菌类。常见的有牛毛草、头茅、火草、翻白叶、画眉草、莎草、野古草、露水草、草苏、车紫苏、芒其;冷蕨、金粉蕨等;食用菌有松葺、鸡枞、木耳、牛肝菌、谷熟菌、北风菌、青头菌等。 本村松葺在本地比较出名。 三、 动物资源 域内曾有过虎、豹、熊、狼、野猪、鹿、獐、麂、猴等哺乳动物,现在这些动物大部分灭绝,村后山中仍有一个山头名叫豹子箐领岗(岗:方言读ge音)现存的獐、麂、野免、田鼠、松鼠、黄鼠狼、穿山甲、刺猬等小型动物,但数量已经很少。 鸟类有野鸡、竹鸡、箐鸡、画眉、杜鹃、八哥、白灵、麻雀等。 第五节 经济资源及发展状况 自然资源 以则宽村共有土地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人均耕地1.33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洋芋、烤烟等农作物;拥有林地亩,其中经济林果地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38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亩,其他面积1亩。 基础设施 本村截止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 有70户通自来水,有9户饮用井水,不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农户。有7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53%和50%)。 本村到鸡街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狗街2.5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5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亩,有效灌溉率为78.4%。 本村到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经济状况 本村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占总 收入的56%;畜牧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头,肉牛头,肉羊78头);林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6.9%;第二、三产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7.5%;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占劳动力的0%),在省内务工1人,到省外务工0人。 特色产业 本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年主产业全村 销售总收入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板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 人口卫生 本村现有农户79户,农业户籍人口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 其中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有汉族人。 到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人,占人口总数的3.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参合率85.6%;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0公里。 文化教育 本村无幼儿园,村小学生就读到北屏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鸡街中学。该村距 离小学校1.5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7人,其中小学生42人,中学生1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1 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粮食直补、财务收支情况。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6人,党员中男党员13人,女党员3人,团 员8人。 存在的困难 本村水利基础设施差,人畜饮水困难,进村道路不通,产业结构单一。 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人畜饮水条件,改造进村道路,大力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业及花卉、蔬菜特色产业。 (以上第五节内容摘自互动百科) 第六节 以则宽村生产简史 一、生产简史 元明时代,境内作物以苦荞、燕麦为主,水稻种值不普遍。主要为刀耕火种,把森林荒草砍倒晒干后用火烧成灰即作肥料,翻犁后撒上种子,不除草施肥,只防野兽损坏即等收获。种一二年后荒芜另辟地再种,现在大箐山林“公地埂”还遗留有前人开荒种植的痕迹,传说以前一户要种一二百亩地,所以山中留有耕种的痕迹。明代以后,陆续引进玉米、马铃著、小麦等外来粮食作物。 年,清匪反霸,本村周明聪于年经由本乡农会推举参加此项工作。 年9月,减租退押。 年,新生政府补征年的农业税,为了保障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每斤农业税(含正附税)附后征旧人民币10元(合新人民币1厘)。实行粮食统购。年,镇压反革命 年,推行“查田定产”,重新核定计税土地和确定计税产量。分40级累进税率。年,累进税率制改为比例税制。 年1月,“三反”“五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年,土地改革,本村成份划分情况: 成份 户数 户主姓名 备注 地主 3 周廷相、周廷贵、周廷助 富农 0 - 无 上中农 6 周廷学、崔洪成、崔佩相、黄正乾、黄正昆、陈德俊 中农 3 黄正聪、崔天绪、黄德周 贫农 除名单以外为贫农 雇农 3 杨国强、黄德洪、黄德军 合计 注:年,经评审后,由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请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寻甸对86名地主分子、66名富农分子给予摘“帽”(即取消“分子”名称)。年又为4名地、富分子摘“帽”。年起,按中央的统一部署,摘掉地主、富农分子“帽子” 年,实行农业互助组,以则宽村分3组。 年,实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年,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肃反审干。 年,实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余家箐、卧间、以则宽为一个社)。 年,整风反右。 年,“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 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办大集体食堂,年停办。-三年灾害时期,本村粮食减产,多数人吃不饱肚子,只好吃山上的野菜、大料,多数人有浮肿、严重营养不良现象,有3人(李自清、周延荣、黄朱氏)因此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 年,大炼钢铁时,全国各地森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本乡因无铁矿石而未大规模砍伐森林。 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央“以钢为纲,统一思想”的指示,提出“钢铁元帅升账”的口号。建小土炉找矿炼铁,为了完成任务,挨家挨户收集废铁回炉。 年9月,本村派出李学才、信贵英、周天兰、白树芳、雷明聪、崔兴兰等人自带铺盖行李、干粮、炊具、从本乡出发,来回共去了四个月,参加由县委书记蒋程高带队的数千人,赶赴榕峰县(现宣威市)支援日产万吨铁的放“卫星”大会战。 年,反右倾。“更大跃进” 年5月,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 部特殊风)。 年,小四清运动(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劳动工分) 年,农业学大赛。年文革中断,年至年又学大赛。 年,大四清运动(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农村自留地全部收回,牲畜集体喂养,限制集市贸易。 破“四旧“,撕天地(家堂)、毁灵牌、掀菩萨、改庙宇、烧圣经、捣教堂、放小脚、改服装、毁书刊。学毛著、挂毛主席像、人人读毛主席的书。 年-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年,推行节制生育,国家开始控制人口。 年,包产到户,承包期到年结束。年,县政府决定延长承包期至年,重新更换了合同书。 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告别吃不饱饭的日子。 年,改节制生育为计划生育,分别以城镇、农村为标准。 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政策。 年,全村大肆砍伐森林,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从最初的砍伐能做木料的大树,到砍烧柴,全村男女老少,只要能劳动的全出动。两月下来,山中已无可用之材。 年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烤烟种植面积的大面积增加,大肆开挖近山脚的疙瘩,用作燃料,开荒种地,雨季一来,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年,当地政府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免费提供板栗树苗,荒山、荒地均种植板栗树。 年正月初七日,崔明德、崔自军、崔明光、崔明祥、四户七间正房失火完全被烧毁。 年1月1日,全国取消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就此成为历史。 约年,政府推广使用地膜,俗称薄膜,第一年免费提供,第二年半价,第三年后全价销售。 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烤烟生产 云南烟草大事记 明洪武14年(年) 明洪武14年(年),在哥伦布于年在美洲发现烟草之前,云南境内就有人吸食烟草。明朝药物学家张介宾著的《景岳全书》中记述了明洪武14年明军西征入滇期间,曾吸烟以避瘴气的情形。 清嘉庆年间(-年),陈琮编写的《烟草谱》中写到兰花烟出自云南。兰花烟至今仍在云南边彊及内地山区种植,当地群众称经为“土烟”。 明万历末年(年) 明万历末年(年)至清乾隆(年)的一百余年间,烟草由印度、缅甸传入云南的腾冲、梁河等地。据《腾越州志》记载,烟草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项常年产物。 清乾隆30年(年) 清乾隆30年(年),土烟由粤、桂传入云南的罗平、师宗,其中八大河一带种植的土烟质量最好,闻名省内外。 清雍正、乾隆时期(18世纪中叶至末叶),四川汉民大量移居会泽,土烟随汉民移居在会泽种植,以乐业土烟品质最佳,闻名全省。 清同治8年(年) 蒙自新安所响水河村周氏弟兄,以刀切烟叶,制成烟丝。次年又以木制工具装入刀片切烟,烟丝如毛,为云南制作烟丝之始。 清光绪30年(年) 英美烟草公司在昆明、蒙自设立办事机构,雇用华人为经理,在云南推销卷烟,垄断了云南卷烟市场。据蒙自海关统计,英美输入云南的烟草制品,致使白银外流3两。 民国3年(4年) 英美烟草公司赠送云南实业司美国及土耳其的烟种和烟草栽培技术资料,云南都督唐继尧责成省实业司在通海、新兴及省农事试验场进行试验栽培。 民国19年(年) 省实业司在昆明大普吉成立第一农事试验场,对美种烤烟再次进行种植试验,年6月提出美国烟草试验种植报告,报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11月实业部批复,同意云南种植烤烟。 民国29年(年) 云南省政府成立云南改良烟草推广处,在全省推广种植烤烟。 云南省烤烟卷烟价格 一、民国时期 民国前期云南烤烟价格随行就市,没有统一的价格管理部门。 民国29年(年)是云南推广烤烟种植的第一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年收购价格为:甲等烤烟每市斤元法币、乙等90元、丙等75元、不列等50元。 民国32年(年)实行统一收购价格,当年收购价格为:甲等烤烟每市斤元国币、乙等元、丙等元、不列等70元。 民国35年(年),为了鼓励烤烟生产,决定放弃烟叶统制,实行自由买卖,政府制定最低保护价。 二、新中国时期 ~年烤烟收购价格由国家物价总局会同商业部、全国供销总社制定。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规定收购价格由物价总局会同中国烟草总公司制定。 年和年烤烟仍按甲、乙、丙和不列等四个等级收购。四个等级平均收购价格,年每市斤为0.56元,年为0.58元(折新币)。年,烤烟实行四等七级制,即甲等一级、二级;乙等一级、二级;丙等一级、二级和不列等。 年8月10日,商业部通知西南三省烤烟收购实行九级制,即上等烟一级、二级、三级;中等烟四级、五级、六级;下等烟七级、八级、九级(附表1) 附表1:云南省年九级制烤烟收购价格表 级别 九级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价格 0.79 0.72 0.62 0.53 0.42 0.32 0.23 0.15 0. 年9月1日,全省烤烟按九类地区定价,寻甸为二类地区(附表2)。 附表2: 云南省年烤烟收购价格表: 单位:元/50千克 地区分类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级外 甲片 乙片 枯烟 烟梢 一类 99 86 73 61 51 41 33 20 22 16 8 8 二类 98 85 72 60 50 40 32 20 22 16 8 8 三类 97 84 71 59 49 39 31 20 22 16 8 8 四类 96 83 70 58 48 38 30 20 22 16 8 8 五类 95 82 69 57 47 37 29 20 22 16 8 8 六类 94 81 68 56 46 36 28 20 22 16 8 8 七类 93 80 67 55 45 36 28 20 22 16 8 8 八类 92 79 66 54 44 36 28 20 22 16 8 8 九类 91 78 65 53 44 36 28 20 22 16 8 8 年取消地区差价,全省不分地区,不分城乡执行统一的收购价格(附表3、4) 附表3:云南省年十七级制烤烟收购价格表 单位:元/0.5千克 等级 等级差率(%) 收购价格 中黄一级 1.33 中黄二级 1. 中黄三级 0.9 中黄四级 0.72 中黄五级 78 0.56 中黄六级 55 0. 中青一级 95 0. 中青二级 71 0.51 中青三级 48 0. 上黄一级 1.08 上黄二级 0. 上黄三级 92 0.66 上黄四级 70 0. 上黄五级 50 0.36 上青二级 71 0.51 上青三级 48 0. 末级 28 0.2 片烟 0.18 枯烟 0.08 碎片烟 0.07 附表4: 云南省年烤烟收购价格表 单位:元/0.5千克 等级 级别 原收购价 调整后收购价 上等烟 中黄一级 1.8 2.02 上等烟 中黄二级 1.4 1.6 上等烟 上黄一级 1.08 1.5 中等烟 中黄三级 1.05 1.2 中等烟 中黄四级 0.8 0.88 中等烟 上黄二级 0.9 1.08 中等烟 上黄三级 0.66 0.81 中等烟 青烟一级 0.65 0.74 下等烟 中黄五级 0.56 0.68 下等烟 上黄四级 0. 0.62 下等烟 青烟二级 0.42 0.5 低等烟 中黄六级 0.37 0.47 低等烟 上黄五级 0.32 0.41 低等烟 青烟三级 0.25 0.3 低等烟 末级 0.14 0.15 次等烟 片烟 0.12 0.1 次等烟 枯烟、碎片烟 0.5 附表5:云南省年烤烟收购价格调整及生产扶持费补贴情况表 单位:元/50千克 等级 项目 烤烟收购价格 生产扶持、加补后实际 备注 现行价 调整价 补贴 价格 一价区 二价区 一价区 二价区 一价区 二价区 一价区 二价区 上等烟中一 上等烟中二 15 15 上等烟上一 24 24 中等烟中三 26 26 中等烟中四 92 91 26 26 中等烟上二 23 23 中等烟上三 82 81 96 95 24 24 中等烟青一 62 61 61 60 24 24 85 84 下等烟中五 62 61 66 66 10 10 76 76 下等烟上四 52 51 61 60 61 60 下等烟青二 15 15 26 25 26 25 低等烟中六 36 35 39 38 39 38 低等烟上五 25 25 26 25 26 25 低等烟青三 5 5 12 12 12 12 低等烟末级 5 5 9 9 1 1 10 10 附表6:云南省烤烟历年实际平均收购价格 单位:元/50千克 平均收购价 平均收购价 平均收购价 年份 牌价 实际价 年份 牌价 实际价 年份 牌价 实际价 56 38.1 68.2 59.77 58.22 41.2 72.3 59.86 58 60.8 86.4 65.56 40.71 57.7 86.4 85.84 42.1 85 78 42.85 59.3 85 86.49 40 54 85 89.65 35.67 89.13 90 38.44 55.87 87.3 97 43 63.51 95.1-93.9 42.21 61.67 95.1-93.9 31.58 63.07 95.1-93.9 42 61.29 38.9 61.85 以上内容摘自《云南烟草志》 万隆善主编 年6月第一版。 寻甸在民国32年(年)始种烤烟,当年,云南烟草事务总管理处嵩寻事务所推广种植美烟(烤烟),仁德、塘子、鸡街3处有3户农民试种。民国37年(年)因销路不畅而停种。以则宽村年开始种植烤烟,但下放到户之前,烤烟种植水平较低,烘烤水平不高,销售价格较低,因此种植面积不大。下放到户后,陆续扩大种植面积,烤烟成了本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收入来源。 附录:寻甸烤烟简史: 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为自发种植阶段(~),年烤烟(时称美烟)开始传入寻甸,至年全县栽种烤烟.80亩。 第二为动员种植阶段(~),年县政府号召种植烤烟,全县栽种亩,收购烟叶17万市斤,年全县栽烟亩,收购烟叶50万市斤。 第三为按任务种植阶段(~),年至年发展大集体,吃大锅饭,烤烟种植面积和收购烟叶总量分别下降了19.76%和22.90%。年贯彻中央农业“十二条”和“六十条”,省委指示:烤烟等经济作物面积可达总耕地面积的20%。曲靖地区专署在陆良召开全区烤烟工作会议,县委要求全县要“栽政府烟”、“栽爱国烟”、“树立国家观念”、“支援国家出口烟叶”、“为国家争光”,全县层层大搞烤烟试验田和丰产片,全县栽烟亩,收购烟叶万市斤。 第四为指导性种植阶段(~),开始因“文革”的原因,烤烟生产遭到破坏,出现倒退,从年以后,烤烟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产值、上缴税金也逐年增加。 第五为计划种植阶段(年以后),因烤烟税收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县政府把烤烟生产当作支柱产业来抓,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产值一年比一年多,至年,全县栽种烤烟20余万亩,收购烟叶达0万公斤,总产值1.9亿元,寻甸历年烤烟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中的比例越来发越大。 三、器具: 1、生产工具 本村人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有:锄头(板锄)、钉钯、条锄、二齿、木犁、木耙、鎌刀、钉耙、水车、风箱、打谷机等;80年代以后有了脚踏打谷机、手扶拖拉机;90年代以后才有了电动打谷机、方向式拖拉机、微型车;年以后逐步有了小轿车。 2、生活器具 解放前很多生活用具均为木制,如木盆、木桶、木勺等,铁锅是本地土法烧制的,解放后直到七十年代后才逐渐更换成铁桶、铁盆、瓷盆、铝盆等,70年代以前,很多生活用品都还带有洋的名字,比如:火柴叫洋柴、铁盆叫洋盆、水泥叫洋灰;80年代以后开始有了塑料制品,因物美价廉很受农村人的喜欢。至90年代以后,生活有了改善,陆续有了沙发、录音机、电视、VCD、DVD、公放、电钮锅、压力锅等家电。 四、粮食: 明代以后,中国地区陆续引进玉米、马铃著、小麦等外来粮食作物。 现在普遍种植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黄豆、白云豆、小米;也可种植芝麻、高粱、花生等,但本地人不常栽种。 本地秋粮作物称为大春,大春作物有:水稻、玉米(包谷)、马铃著(洋芋)、苦荞为主。 小春作物:蚕豆、豌豆、大麦、小麦等。 五、集市 本村人主要以赶鸡街、狗街两个街子为主。归属地为鸡街镇,但离鸡街有8公里,一般买卖物品还是以相距不到2.5公里的狗街为多。 寻甸西北部(马街、牛街、柯渡街、鸡街、狗街、团街)自明清以来就以传统的十二生肖为赶街日。两属一个街天,七天两头赶,这种文化现象具有中国传统味道。具体如下: 免鸡日——鸡街;鼠马日——马街; 牛虎日——牛街;龙狗日——狗街; ......... 编辑 滇人 核对 凤凰影子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