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1月20日,参加第四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行先后前往巴中市平昌县驷马水乡、灵山镇巴灵台和巴州区南龛文化产业园,详细了解巴中文化+发展模式、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项目推进等具体情况,深入探访巴人足迹,深切体验巴中巨变。

▲巴灵台寻古

▲嘉宾们参观驷马水乡

湖北省恩施市文史专家

贺孝贵

巴中对文化的保护是全方位的,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旅游发展相联系。这次的巴人文化艺术节既从文艺角度对巴文化进行宣传,又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会,这有利于巴文化进一步的挖掘。

▲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探访南龛摩崖造像

当前,巴中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第四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全市群众在享受一场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更为丰富的精神洗礼。

巴文化,是巴中和周边市州共同的骄傲。

那么,近些年巴文化研究都有哪些成果呢?

非遗类

舞蹈的“活化石”

巴渝舞

“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是司马相如笔中的巴渝舞。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

公元前年,巴人参加周武王伐纣。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殷人倒戈。故世人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秦汉相争时,汉高祖军队中有賨民(巴人)作前锋。他们喜欢歌舞,常高唱着歌冲锋陷阵,且多次取得胜利,因此多得高祖赞赏。随后,汉高祖命其部属将这些舞蹈保留在乐府中。巴渝舞发展到魏晋,已完全变成庙堂祭祀性质的舞蹈;至唐代,虽曾数易其名,仍盛演不衰。后来“巴渝舞”在宫廷中逐渐销声匿迹,但民间仍在世代承传,历经演变,原始的武舞变身成祭祀和庆典性舞蹈。

“项庄舞剑,项伯以衣袖鬲之”。项庄舞剑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据专家考证,此舞或就是巴渝舞。此外,在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宴请诸葛亮时,也是安排以“猛锐”见称的巴渝舞。

巴人的精神图腾

巴山白虎

巴人中尚有廪君蛮一系,起源于鄂西北地区。《后汉书》记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晋中兴书》也称:“巴氏之子务相,乘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布列巴中。”可知世代崇尚白虎的廪君巴人,也有支系北上来到大巴山地区,与板楯巴人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共处格局,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灿烂辉煌的巴文化。

传统信仰

巴人飞天

巴中等大巴山地区是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发祥、流行之地,五斗米道源于巴蜀地区古老的仙道文化,炼丹服食、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乃当地源远流长的传统信仰,高峻的山岳及其上参天的大树,则是修炼者藉以登天成仙、飞赴仙国的天梯,此即古人所谓“人在山上曰仙”。

捍卫四川盆地的

米仓神兵

横亘在巴中市和汉中市之间的米仓山,既为大巴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道天然屏障;自古以来穿越其间山谷的米仓蜀道,就是连接中国南北,把四川盆地与中原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战略通道。骁猛异常的板楯巴人,犹如天降神兵,驻守在号称蜀门秦关的米仓山古道网络的各个险峻路口,勇敢捍卫着四川盆地和大西南地区。

忠勇爱国的

将军蔓子

相传东周后期,巴国有乱,巴将军蔓子向楚王请求援军,许诺以三座城为报偿。楚王出兵平定巴国之乱后,派使者前来索城。将军蔓子敬谢道:“托楚国之福,巴国祸乱得以平息,但巴国的城邑不可割让,请允许我改以自己的头颅来敬谢楚王吧。”说罢,“乃自刎,以头授楚使”。使者回报后,楚王大为感叹:“如我能有巴蔓子一样的忠臣,还要城干吗?”遂以上卿之礼隆重安葬巴蔓子之头;巴国也以上卿之礼安葬其身。有献首成仁、忠勇爱国之义。

英勇善战的

板楯勇士

古代大巴山区的巴人英勇善战,尤其以善于在战斗中使用一种木制盾牌而闻名天下,因而史称板楯蛮。相传板楯系用大巴山区异常坚硬的青冈木制成,或称彭排、旁排、须盾,有的还蒙上犀牛皮而又名犀楯。在战场上,板楯勇士均一手执楯,一手持巴人特有的柳叶形青铜剑,相互配合,列为战阵,前歌后舞,气势若虹,令敌军闻风丧胆,战功卓著而名留史册。

民族团结融合的象征

秦巴会盟

根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的记载,秦昭王时奖励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射虎勇士,并减轻巴人税负刑罚后,“乃刻石为盟约,复夷人(板楯蛮巴人)顷田不租(不收田租),十妻不算(无人头税),伤人者论(按伤害程度处罚),杀人者雇死倓(tan)钱(赎罪钱)。盟曰:‘秦犯夷,输黄龙(珑)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盟约规定了优惠的民族政策。这次著名的会盟,加强了秦巴之间的政治联系,加深了秦人代表的中原文化和族群,与巴人代表的西南地区文化和族群的融合,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遗迹类巴中:擂鼓寨遗址

擂鼓寨遗址位于通江县春在乡擂鼓寨村,这里地处川东北米仓山的东段南麓。

擂鼓寨孤峰独出,呈三角形,三面都是悬崖。遗址地处擂鼓寨西北和南面悬崖下的缓坡地上,分为北区和南区。遗址地表为耕地。该遗址于年春在乡小学教师赵明皓在编写《春在乡志》时发现,年文物普查中得到确认。

擂鼓寨遗址具有典型的土著文化特征,它的发现、发掘填补了四川龙山文化谱系和类型上的空白,为川东地区史前文化找到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川东北地区史前文化起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广元:剑门古蜀道

剑门古蜀道始凿于春秋战国前,为古代交流中原的主要通道,是金牛道上历史文化最厚重、自然风光最优美而又最艰险的地段。这里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李白“蜀道难”所咏叹的蜀道,“三百里程十万树”的世界人文奇观翠云廊,史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寺庙皇泽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佛传壁画觉苑寺,相传为五丁开山之处、集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历代交通博物馆的明月峡,被称为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千佛崖,历史上相传为道教发源地之一的鹤鸣山,反映川陕苏区革命史实的广元红军文化园、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反映盛唐石刻艺术的观音岩,保存完整的古建区剑阁古城、昭化古城等都在这条古道上,可见该条古道集中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女皇故里文化、古代交通文化、石刻艺术文化等川北特色文化精华。

达州:罗家坝遗址

位于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处,距今有—年历史,年首次发掘了涵盖东汉、西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

遗址出土的众多巴人文物、墓葬及在罗家坝首次发现的许多器物,都堪称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神品。这些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这处被公认的、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代巴人中心文化遗址,同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一样,改写了长江上游人类文明史。罗家坝文化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来源:巴中日报)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琛ラ鑴傞拡鍓傝兘涓嶈兘娌诲ソ澶氬勾鐨勭櫧鐧滈
鏈変粈涔堝姙娉曟牴娌荤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gangzx.com/qgxdl/36.html
------分隔线----------------------------